小雪丨外寒内燥小雪日,扶阳驱寒好时节!【北中博济】愿您温热饮食,顺遂无虞

 

 

节气简介
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。斗指子;太阳黄经为240°;每年公历11月22-23日交节。小雪节气是深秋与寒冬的交替时节,天气渐寒,降水量渐增,但还未到大雪纷飞的时节,故称"小雪"。

 

 

小雪时节,气温显著下降,昼短夜长,冷空气活动频繁。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降雪,南方地区则多雨水。"小雪知寒",此时节不仅昼夜温差大,而且寒意渐浓。古人云:"小雪打芝麻,大雪打棉花",形象地描述了小雪时节的天气特点。

小雪节气预示着冬天即将来临,万物开始收藏蛰伏。此时,农事活动减少,人们开始将重心转向御寒保暖。小雪时节有温补养生、赏雪观景、品茶等传统习俗,是调养身心的重要时节。

 

节气诗
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 

《小雪》

(清·徐有珂)

北风凛冽逐秋寒,云垂霜重万物安。

瑟瑟寒枝栖晚鸟,点点飞雪舞青山。

 

节气养生
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 

(1)"小雪三养"要谨记

一养阳气: 

小雪时节,阳气收藏,人体阳气相对虚弱。根据中医"阳气者,卫外而为固"的理论,此时应当注意保养体内阳气,以增强抗寒能力。建议:

- 早睡早起,顺应自然昼夜更替规律

- 适当运动,以八段锦、太极拳等平和运动为宜,避免剧烈运动损耗阳气

- 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阳气的食材,如生姜、红枣、桂圆、枸杞等

- 注意保暖,特别是头部、颈部、腰部等阳气容易耗散的部位

二养心神: 

小雪节气属冬季,适逢阳气内敛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"冬三月,此为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",强调冬季应当收藏精气,注重养神。此时:

- 保持充足睡眠,最好能做到子时(23:00)前入睡

- 注意情志调节,避免大悲大喜等剧烈情绪波动

- 可以通过品茶、听音乐、散步等平和方式放松身心

- 建议进行冥想、打坐等静养活动,以养心安神

三养脾胃: 

小雪时节,天气寒冷,根据中医"寒伤脾胃"的理论,此时更要注重脾胃的调养。脾胃为"后天之本",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。养护要点:

- 饮食以温热性质为主,避免生冷瓜果

- 进食时间要规律,不宜过饥过饱

- 可选用温补脾胃的食材,如山药、白萝卜、南瓜、红枣等

- 烹饪方法宜选用炖、煨等长时间加热的方式

- 切忌暴饮暴食和过于油腻的食物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

 

 

(2)饮食调养重"温补平补"

小雪时节的饮食调养应遵循"温补平补,不可暴补"的原则。《饮食须知》中说:"冬令进补,宜温而补,不宜暴而补"。可选择以下食物:

温补类:

- 肉类:羊肉(性温,补气养血)、鸡肉(性平,补中益气)

- 果仁类:核桃(补肾益智)、栗子(健脾养胃)、黑芝麻(补肝肾、益精血)

- 药食同源:党参(补中益气)、红枣(补气养血)、枸杞(滋肾养肝)

 

时令蔬果:

- 根类蔬菜:白萝卜(消食化积)、山药(健脾补肺)

- 叶类蔬菜:白菜(益胃生津)、芹菜(平肝降压)

- 应季水果:柿子(生津润燥)、梨(润肺生津)

 

养生汤品:

- 当归生姜羊肉汤:温补气血,适合体质偏寒者

- 山药红枣汤:健脾养胃,适合脾胃虚弱者

- 菊花枸杞茶:清肝明目,适合肝火偏旺者

 

饮食注意事项:

- 进补要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

- 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材

- 烹饪方法以炖煮为主,保持食物温热性

- 注意饮食规律,避免过饥过饱

 

节气三候
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小雪节气分为三候:一候虹藏不见,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,三候闭塞而成冬。

一候虹藏不见,意为天气转冷,雨量减少,天空中不再出现彩虹。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,表示寒气开始自下而上凝结。三候闭塞而成冬,意味着万物闭藏,寒冬正式开始。

 

节气习俗

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温补进补: 

小雪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。民间有"小雪补冬,来年打虎功"的说法,意味着在小雪时节及时进补,可以为冬季储备能量。

品茶习俗: 

小雪时节饮茶,既能温暖身心,又能润燥。此时饮用红茶、姜茶等温性茶饮最为适宜。

赏雪迎冬:  

在北方地区,小雪节气常有初雪降临。人们喜欢观赏冬日第一场雪,感受自然变换之美。

储藏过冬:  

小雪时节,各地有储存蔬菜、腌制咸菜等习俗,为冬季储备食材。